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定陶区  > 正文

元明遗音 传承百年
——访省级非遗项目柳子戏市级传承人刘自文

作者: 时苏建 郭阳阳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1-06-23 10:14

blob.png
刘自文指点孩子练习舞台动作
blob.png
传授化妆技巧
blob.png
传授徒弟武戏

柳子戏,又名弦子戏,在定陶区杜堂镇宋楼人亦称“北调子”,因其曲牌好听上口,群众习惯上称其为柳子戏。

说起柳子戏在我市的传承发展,不得不提到定陶区杜堂镇的“宋家班”。这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庄户剧团,虽历经百年,仍活跃在舞台,素有“柳子戏历史600载,宋家班传唱300年”的美誉。因其活动区域常在运河以西,属西路柳子正宗源头。菏泽定陶区“宋家班柳子剧团”,就是西路历经六代传承延续下来,目前山东省乃至运河两岸仅存的一家代代“口授心传”,对柳子戏曲牌、唱腔保留最原始、最正宗的一个戏班子。

据柳子戏市级传承人、宋家班第六代传人刘自文介绍,柳子戏形成于元明,扎根于鲁西南地方风俗和文化之中,方言土韵,别具特色,曾与昆腔、弋阳腔、梆子腔誉为“四大京腔”之一。清末民初,柳子戏在运河两岸迅速崛起,大小班社应运而生,宋家村宋振廷、宋运阁两人先后正式启科收徒,培养了大批学员,其中以本村刘进堂、刘进运、刘进武三兄弟最为优秀,被誉“三刘”,不久便红遍大江南北。抗战期间,宋家班遭到毁灭性的打击。新中国成立后,宋家班获得新生。“三刘”兄弟四处奔波,召集师兄弟及其他班社的柳子戏艺人,重整旗鼓。1951年,“宋家班”演出到郓城县时落了户,并更名为“郓城县工农剧社”,并于1957年上调山东省,于1959年正式成立了“山东省柳子剧团”。同年11月进京汇演时,所带剧目《孙安动本》《黄桑店》《玩会跳船》等,三进国务院,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。由宋家班为基础班底的“山东省柳子剧团”重新树立起来。而在网络信息突飞猛进的今天,人们娱乐方式有了新的变化,柳子戏受众减少,戏班日渐萎缩。

据了解,宋家班发展脉络清晰,其音乐唱腔协调统一,具有强烈的抒情和表现力,其曲牌大都是从民间音乐中吸收而来,许多仍保留着较原始的状态,具有较高音乐研究价值。目前,保留的传统戏有一百多个,曲牌更有二、三百个,常用的近百个。

2012年,在父亲刘进武的鼓励下,刘自文自费重新成立了“宋家班柳子剧团”,先后招收近百名3至12岁的留守儿童、孤儿学习柳子戏,守望着历史,传承着希望。“宋家班”这个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农家剧团,栉风沐雨,如轮回一般又回到了养育它的故土——定陶宋楼。

文/图 记者 时苏建 郭阳阳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